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文集(1949—1974 年)》(選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鄧小平關於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組文獻

2014年08月20日10:23    來源:中央文獻研究室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鄧小平關於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組文獻

(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九日——一九六六年二月二十六日)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我們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為更好地理解“兩個不能否定”的關系,了解改革開放前我們黨領導人民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要成果,本刊特從中央文獻研究室近期編輯的《鄧小平文集(1949—1974 年)》中選錄了這組文獻。這些文獻集中反映了鄧小平長期思考和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道路所形成的正確的思想認識和理論觀點,以及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注重調查研究、善於總結經驗、力戒極端片面等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所選文獻對於深入學習研究鄧小平理論,深入了解鄧小平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淵源,學習理解鄧小平理論與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繼承發展的關系,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自信,都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各民族共同建設祖國大家庭[1]

(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今天到會的共有二百多位代表,包括西藏及其他藏族地區的各方面的代表,這是一個盛會,表現著祖國的民族團結更加親密了。

幾年來,我們在實現民族政策方面的成就是顯著的、巨大的。偉大祖國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西藏的和平解放,漢族、藏族及其他各兄弟民族之間的平等,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獲得保護,使我們的國家成為各民族平等友愛合作的大家庭。現在,祖國已經開始有計劃的經濟建設。計劃幾年內在蘇聯的幫助下,建設很多規模很大的工廠和礦山,以打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這是一個偉大的任務。全國各民族都應更加努力鞏固祖國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反對敵人的挑撥陰謀和破壞活動,共同建設偉大祖國的大家庭。

西藏及其他藏族地區幾年來各方面的進步和發展都是很大的,這是同西藏上層領導人愛國和藏族人民的努力分不開的,是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及進藏的漢族干部對藏族的幫助分不開的。希望今后獲得更大的進步和發展。在中國共產黨、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領導下,繼續把西藏和其他藏族地區建設得更好。

注 釋

[1] 這是鄧小平在招待西藏及其他藏族地區國慶觀禮團代表的宴會上講話的主要部分。

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幾個問題[2]

(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

過去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革命的任務首先是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實現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我們黨成立以后,即確定了這個任務,同時也確定了社會主義革命階段即第二個革命階段的任務。

毛澤東同志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則,一再強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就是土地問題,因此中國共產黨從來就注意土地改革。當革命取得全國勝利以后,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地實施了土地改革。現在除西藏和其他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都已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經驗,主要可歸結為三點:

第一,堅決執行中共中央確定的關於土地改革的總路線與總政策,即:依靠貧農、雇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第二,認真貫徹有領導地放手發動群眾的方針,做到領導骨干與廣大群眾相結合。中國的封建統治有幾千年的歷史,十分強大。如果不發動群眾,即使分配給農民土地,也不能算把它打倒了。我們的民主革命搞得比較徹底,因而為社會主義改造打下了基礎。

第三,建立城鄉最廣泛的反地主的統一戰線。在農村團結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在城市,工人階級當然歡迎土地改革,資產階級也沒有理由反對。

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們黨就著手進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因為不實行這種改造,農民就不可能擺脫貧困,獲得徹底的解放,農業就不能為工業提供足夠的糧食和原料。

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主要是漢族,約五億六千萬人,少數民族人口總計約有四千萬左右。

我們黨歷來主張中國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新中國成立后,根本消滅了民族壓迫,建立了國內各民族平等友愛互助的新關系。但這並不等於說,中國不再有民族問題了。我們黨在民族問題方面還要做很多工作,這就是鞏固中國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在統一的祖國大家庭中,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權利,在祖國共同事業的發展中,逐步地發展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包括穩步進行必要的社會改革,逐步消滅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民族間事實上的發展不平衡,使落后民族得以躋身於先進民族的行列,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為了完成以上任務,我國憲法規定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與壓迫,禁止破壞各民族團結的行為。

在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方面,國家盡可能幫助他們改進農業和畜牧業生產,建設與發展交通,活躍物資交流,實施各種防疫治療,創辦學校,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對於沒有文字的民族,幫助他們創造文字。

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必要的,但必須用更多的時間,用更緩和的方式逐步去實現。什麼時候進行?怎樣進行?容許各民族人民群眾以及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