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秋余
2025年10月20日09: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如何看待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数据变化?实体经济得到了哪些金融支持?记者进行了采访。
——编 者
企业信贷需求满足了吗?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维持高景气度
“没有任何抵押,短短5天时间,200万元的贷款就到账了,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广东深圳市皋铁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璞说。
深圳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金融机构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必答题。了解到皋铁实业有限公司的融资需求后,深圳市宝安区工作专班依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联动邮储银行宝安区支行启动专项对接,发挥“信用e贷”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优势,通过全流程线上操作完成200万元纯信用贷款审批发放,有效增强企业市场开拓动能。
今年以来,我国贷款规模保持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信贷有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同比多增4.42万亿元。
从结构上看,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5.02万亿元,同比增长8.2%。
“9月重点行业扩张和消费贷贴息政策落地等因素,为信贷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企业贷款保持良好增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维持高景气度,企业融资需求有效释放。某国有大行分行表示,今年以来该行制造业贷款在公司贷款中占比过半,其中多数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能够有效匹配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的长周期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信贷资金支持。
近期江苏、广东、广西等多地宣布首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完成投放,主要投向城市更新、交通、水务、物流、环境保护等领域,助力缓解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也带动了相关配套信贷资金的增长。
与此同时,居民信贷需求有所回升。9月,个人消费贷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开始实施,利息成本下降推动消费贷款需求进一步释放。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带动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有所上行,9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约7%,个人住房贷款需求相应回暖。
融资成本下降了吗?
贷款利率持续保持低位水平,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
今年以来,随着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银行通过“贷款明白纸”对各类融资费用进行统一明示,推动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更加公开透明,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广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订单增加需融资990万元,通过银企共同填写“贷款明白纸”,企业知悉该笔贷款除2.7%的利率外无任何其他费用,抵质押登记费和评估费合计近3000元已由银行主动承担,切实感受到金融减费让利的政策红利。
江苏某电缆企业在当地银行申请800万元普惠贷款过程中,通过填写“贷款明白纸”,银行了解到企业名下有多项专利,可享受贴息政策,遂与企业沟通申请专项信贷产品,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10万元。
数据显示,我国贷款利率持续保持低位水平。9月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今年以来,贷款利率持续处于低位,说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满足度比较高。”董希淼说。
今年8月,财政部、民政部等9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对符合条件的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作为本次贴息政策的21家经办银行之一,平安银行指导分行制定符合当地政策的贴息方案,根据初步预估,截至9月底,全行符合条件的客户贴息规模约7000万元。此外,平安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的号召,今年第三季度,全行支付手续费降费金额6609.3万元,同比增长11%;让利业务笔数811万笔,同比增长13%。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用力,降准降息等一揽子货币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人民币贷款保持较高增速,贷款利率低位运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当前内外部环境呈现企稳向好态势,企业经营、居民消费、进出口等出现更多积极变化。
下一阶段政策如何发力?
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
今年以来,我国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有力有效防范化解,民生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狭义货币(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7619亿元。
娄飞鹏分析认为,今年以来M1与M2剪刀差明显收窄,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等积极信号。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降准降息,今年5月又出台了降准降息等一揽子政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董希淼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的全覆盖,未来可以继续发挥牵引带动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引导,增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的能力和意愿。同时也要发挥好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的协同效应,不断增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的实效。
“四季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的支持力度,财政政策也在积极发力,前期推出的促消费、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将继续逐步显现。”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在货币政策持续发力的同时,近期产业政策力度也在加大,对投资持续形成支撑,支持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中长期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实体经济供求关系有望更加均衡,经济循环也将更加顺畅,有助于经济长期行稳致远。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0日 11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