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七一社区        注册

“他是黑土地上的焦裕禄”

——追记双鸭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宝清县原政协副主席于海河

2014年04月17日19:0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个好人走了。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声名显赫的伟业,没有一鸣惊人的事迹,他只是怀着一颗对党、对人民的感恩之心,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凭着满腔赤诚和热情,一步一个脚印地埋头实干,把意气风发的美好青春、精力旺盛的充沛壮年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宝清县的三农事业。

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他的爱心与坦诚在淳朴的农民心中消融化解了一股股怨气、一个个疙瘩,他的汗水与心血在宝清县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浇灌出了甜美丰硕的果实,他的业绩与功劳一笔一笔地记在了老百姓的心里。

2013年11月6日上午,积劳成疾的于海河因病辞世,年仅51岁。去世前两天,他还在园区安排部署工作;去世前一天,他还在政协主持召开一个会议;去世前一小时,他在病榻上还要求工作人员把要上报的材料拿来,让他再看一遍……

这一天,七星泡镇永兴村党支部书记邓淑芳偶然得知于海河病逝的消息后,坐车直接去了县殡仪馆。她说:“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了,哭了一道。看到海河静静地躺在那里,我哭着说:‘海河,你既是大姐的好领导,又是大姐的好老弟。你谁都对得起,就是没对得起自己。为了工作你什么都不顾,你让大姐好心痛啊!’我在殡仪馆守了3天。我看见朝阳乡、尖山子乡的农民打车来了,龙头镇兰花村的村民也来了,大家都是自发赶来送这位老百姓心目中的好书记、好镇长。”

“他是黑土地上的焦裕禄!”这是县委书记朱海涛对于海河的评价。

“他这辈子呀,净想着农民了!”

于海河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他的妻子毛淑香说:“海河常跟我叨咕:‘我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我小时候就有个想法,等我长大以后能做点儿什么,一定给农民多办实事。无论我在哪个岗位上,都不能忘了农民。否则,对不起生我养我的父母双亲。’他这辈子呀,净想着农民了!”

担任过20多年乡镇主要领导的于海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实心实意地帮助农民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只要是农民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

七星泡镇永兴村永丰屯的路不好走,一到雨天更是泥泞不堪,农民得背着孩子去上学。于海河得知后,经多方协调,将两公里的泥水路整修好了,解决了村里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修路时,他拖着病腿,在现场跟着干。

这个镇福兴村70多岁的老会计王文全说:“于书记的妻子没工作,在县城里开了一个小旅店和一个小吃铺,他跟我说:‘老王啊,我知道你们村困难,没有经费。你到县里办事儿就上我家那儿吃住,不要钱。只要是农民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就等于帮我做工作了。’你看这人多高尚。俺们村有个呆傻残疾人,家里特别困难。有一次我领他去镇里找民政助理,没找到。碰见于书记了,他问我干啥来了。我把情况一说,他掏出200块钱说:‘这是我的工资钱,你领他回去先解决一下燃眉之急。’我非常感动,于海河真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啊!”

三合村村委会主任孟凡君说,不少村干部到县城办事时都住过于海河家的小旅店,他就住过多次,没交过一分钱。

他们说,无论是村里的事儿还是村民的事儿,只要去找于海河,他没有一次推脱,都是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于海河调到农委和农业局之后,也是这样热心地给农民办事。他把解决农民的烦心事儿当成了自己的责任。

2012年秋涝,朝阳乡绿鑫水稻合作社农民收获的粮食水分大,卖不出去又没有地方储存,于海河帮助联系找好粮库和晾晒场,使400多吨粮食避免了损失。一位农民感慨地说:“于局长帮了我们的大忙,这就相当于救了我们农民的命啊!”为了帮助绿鑫水稻合作社继续规模经营、连片种植,他又帮他们申请到了育秧大棚、催芽车间项目,实现了科技化催芽。

“我得让他们心里暖和点儿”

于海河善待每一个农民,没有一点架子。即使是对上访人也是以诚相见,以礼相待。

七星泡镇三合村有个村民听说于海河去世了,叹着气跟村主任孟凡君说:“白瞎了,于书记真是个好人。我去上访时,他领我到食堂吃饭,还给我买过车票呢。”

青原镇有个农民由于跟村里发生土地纠纷问题,连续多年到处上访。她找过于海河几次后,态度不那么强硬了。农业局党委副书记刘希民说:“我就听她说过:‘于局长这个人好,没骗过我,跟我说话从来没大声过,和和气气的。以后我要再出去上访,如果不事先跟于局长打个招呼,我就不够人了。’”

“这人行,跟我们不打官腔、不整虚的!大年初七能到农户家里了解情况,一住就是好几天,看得出他心里有老百姓。”龙头镇柳毛河村村民于学涛五年前跟于海河打过交道。当时,他们村有数百名村民由于林业资源权属问题集体去县里上访。于海河任镇党委书记没几天,就深入到这个村走访群众了解情况……

2012年于海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在接待农民上访时,常常换位思考——我的父母也是农民,假若他们有了委屈去上访,遭到了推诿、慢待,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即使我满足不了上访人的诉求,我也得让他们心里暖和点儿。”

“这笔账我没法还了”

自从当上了乡镇领导,于海河就殚精竭虑地为农民致富操劳。他在龙头乡担任常务副乡长期间,兼任种子站站长,跑断腿磨破嘴地推广优良大豆品种“153”,推行经济作物红小豆实施园区经营。刚开始时,农民不认。于海河采取各种措施,带领同事们创办了种子基地,还举办培训班,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让不少农户秋后抱回了“金砖”。

这个镇兰花村农民高天平说:“我是个调皮捣蛋的人,于海河劝我种植红小豆时,我说那得有成本,是有风险的,弄不好赔钱了,损失算谁的呀?于海河从兜里掏出800元钱给我说:‘这个成本我先垫付,万一损失了算我的。’秋后获得了好收成,我去还钱时,他说啥也不要。唉,这笔账我没法还了。我更感觉欠于书记一笔良心账啊!”

在七星泡镇担任镇长、党委书记期间,于海河带头引导农民种植经济效益好的甜菜、烤烟,“金疙瘩”“金叶子”让许多农户走上了富裕之路。

县委书记朱海涛说:“海河为人朴实,但他有超前意识。那么多年前他就在村里试行园区建设,后来又在乡镇、全县推广。他的成长伴随着园区的发展,他的成长也伴随着宝清县农民的增收致富。”

“打赢这次官司多亏了于局长”

2011年,这个县发生一起假种子案,殃及4个乡镇7个村屯的42家农户。农业局接到农民上访投诉后,于海河领着农民去省城找鉴定单位,找主管部门,几次连夜赶往省城联系有关部门实施打假维权。最终,二审判决农民胜诉。朝阳乡朝阳村村民娄振贵充满感激地说:“打赢这次官司多亏了于局长,他为我们讨回了经济赔偿,却没喝过我们的一口水啊!”

于海河怀着对农民深厚的感情,维护农民群众合法的切身利益,带领同事们主动出击,这一年仅在“绿剑护农”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中就查处14起农资违法案,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5万元;查处4起损害农民利益案件,减轻农民经济负担12万元。宝清县被评为全省“减轻农民负担先进县”。

“他是一个视工作为生命的人”

“凌空千里望京津,笑看中华气象新。报效国家平生愿,三农自有后来人!”这是于海河在北京农业干部学院学习结束后写的一首诗。为了实现做好三农工作、报效国家的夙愿,他踏踏实实、全身心地忘我工作。他的女儿于立雪说:“‘工作忙’是爸爸几十年里最常说的三个字,他是一个视工作为生命的人。”

“他拖着一双病腿调走了”

干什么工作都特别执着认真、扎扎实实,是于海河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在龙头镇担任党委书记时,他到矛盾尖锐、信访突出的柳毛河村深入走访,将农民的诉求分解成28个问题,逐一梳理,通过解决问题谋求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于海河到七星泡镇担任镇长时,当地的信访量非常大。为了解决在市里、省里挂号的“上访村”三合村的问题,他在这个村住了3个来月,走访了一家又一家,连村干部都不知道本村究竟有多少村民没有耕地,他却了解得清清楚楚。

他曾经连续几十天不间断地天天接待上访人。考虑到上访人的住处大都离镇政府较远,回去晚了赶不上客车,他宁肯中午自己饿着,也要坚守在办公室里继续接访。那些年,镇里的财力非常紧张,取暖条件差,于海河接访时在屋里一坐就是一天,脚都冻麻木了,日久天长坐下了骨关节炎病。转眼间五六年过去了,他走路时还是一瘸一拐的,在椅子上坐时间长了就站不起来。在于海河与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七星泡这个有着6万多人口、一度是“信访重灾区”的大镇,信访案件逐渐地减少了。这个镇永兴村党支部书记邓淑芳说,于海河书记是迈着一双好腿来到七星泡镇的,他却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