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作出了明确概括,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并将这一重要论断写入党章。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论断,有助于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和灵魂,有助于理解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和理论渊源,有助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精神实质的实践依据和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发展和升华的过程。与此对应,我们党对科学发展的精神实质的认识和把握,也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之上的不断完善和逐步深化的过程。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精神实质的形成,是在科学发展观产生、实践和完善基础之上的概括和提炼。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在不同场合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精神要求等作过一系列重要论述。2004年1月12日,胡锦涛在中纪委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反复强调“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党逐步创立并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理论依据、理论内涵作了全面阐述,标志着科学发展观走向成熟。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但是,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