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根基,厚积远谋。蓬莱近年来发展是全面的、厚重的,一个个单例皆具说服力,一个个单例又似乎相关相联。
例一 大辛店医院是家镇办医院,1年半以前,有床位99张,日均住院23人。现床位增至259张,日均住院患者150人。原因一是医改后,加大了医疗设施投入,一般病皆可检查治疗。近一年市政府投资及自己筹资购置1000多万元设备;二是由于省立医院专家远程会诊试点单位等带动因素,医疗水平大大提升;三是同样的病与省市大医院比,治疗效果一样,费用降5成以上……
解读:病人回归缘于“蓬莱理念”(蓬莱市委书记张代令)
两年前一次调查,全市14个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寥寥无几,现在由县市以上医院回归乡、村看病住院农民年20多万人次。近年来,政府花2.6亿元对市两所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改造,主要设备由市里配备。去年花1200万元完成全部村卫生室改造。新农合报销顶线升至10万元。5年来,政府用于教育和卫生方面投资超过12亿元。
十八大强调,要把民生列为重中之重。这也恰是蓬莱近几年的发展理念。解决看病难对农民来讲,比说增加多少收入要实惠得多,是蓬莱“民生”要务的第一内容。前不久调查统计显示,群众对政府在教育和卫生方面做的工作满意度排在第一。
例二 蓬莱动力机械配件厂是当地一老国有企业,亏损多年,资不抵债6000多万元。400多名职工工资、保险、生活费及再就业都成了问题。2011年,蓬莱市利用企业产品品牌等优势对其改制,400多名原职工办理了保险、退休、再就业……各得其所,旧厂迁至新工业园,部分职工成新企业职工,政府为6000多万元债务买了单,成解决老企业遗留问题成功一例。
解读:早卸包袱,发展早轻身(蓬莱市经信局副局长邹士翠)
蓬莱历史遗留停产、持续亏损、资不抵债等各行业国有、集体企业18家,最长的已有14年历史。为此上访者多年每天不断,2008年市里决定尽快解决,当年拿出了市财政收入1/10的9400万元,2011年财政拿出1亿元,至今18家已解决了16家,明年全部解决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越晚,成本越高,包袱越背越重。越早解决,社会越稳定,职工越安心,企业越发展。近3年,蓬莱市信访积案年均下降30%,新增上访案年均递减20%。蓬莱“减少存量、控制增量、提高群众工作质量”的“三量工作法”在全国推广。
例三 木兰沟原是一偏僻穷山村,村民形容:“兜里没钱,井里污水,垃圾横行,走路磕腿。”原全村240多户,现只剩下121户。今年初,蓬莱实行美丽乡村创建,对该村民居改建、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等做了10项工程。如今山湖相映、风景优美的木兰沟村,成为全省“好客山东最美乡村”之一。依托落户的法国拉菲酒庄,留守村民多在酒庄打工,收入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