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革命到老,學習到老,改造到老”

左智勇

2025年10月27日08:21    來源:中國軍網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朱德同志是偉大的軍事家,也是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典范。

194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書記處關於在職干部教育的指示》明確將每年5月5日馬克思生日定為“干部學習節”,要求在這一天對在職干部的學習進行檢查、評比,總結推廣經驗,獎勵先進,推動在職干部學習。在當年舉辦的第一屆“干部學習節”上,朱德被推選為“模范學生”。

6月6日,朱德出席了中共中央宣傳部召開的延安在職干部學習周年總結表彰大會。他詳細介紹了抗日前線的將士們利用戰斗間隙聯系實際學習馬列主義的經驗,並指出前方的八路軍在三年抗戰中通過學習取得巨大成績。他說,這說明了正確的理論可以改造實際,從改造實際中又豐富發展了理論的內容。隻有正確地掌握著革命的理論,才能大踏步地前進。他還舉例說,“這次我到大后方,和很多人打官司,他們早布置好了,大家都准備難倒我,但是,我有馬列主義做依靠,所以我也頭頭是道、理直氣壯地和他們爭辯,駁倒了他們,說服了他們,指出他們制造摩擦是沒有前途的,勸他們不要再固執下去,結果有許多人沒有話回答,有些人點頭表示同意。”

他非常謙虛地說:“前方后方很多同志都說我是一個模范學生,老實講,怕算不上。”“我們要向前進,不然就要掉隊。我過去沒有讀過辯証法,隻曉得眼睛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原來這就是合乎辯証法的規律的。”他勉勵大家,“要時時刻刻前進,要努力學習,少學一點便少懂一點,少懂一點做事情便怕要有漏洞。”

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要在學習中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對此,朱德有著明確認識。他說:“學習馬列主義,第一便要求能正確地認識客觀現實、認識世界。”“第二個要求,便是理論與實踐的一致,把理論運用在實踐中來改造實際,從改造實際中更加豐富了發展了理論的內容。”“學習馬列主義一定要和實際聯系起來,要能在實踐中運用,要能改造實際,這才是真正的革命的馬克思主義。”

朱德的這兩個要求,是他學習馬列主義的心得,也是經過實踐証明了的成功經驗。

在全面抗戰前夕,面對日益復雜的戰爭局勢,朱德對於這場全國抗戰的性質以及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應該採取怎樣的戰略戰術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他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結合當時的實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強調抗日戰爭的長期性,要加強組織和動員群眾力量,並且認為游擊戰爭將在未來的抗日戰爭中起重要作用。

1937年6月12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為總結國內革命戰爭的經驗,提高紅軍的軍事知識,迎接即將到來的民族革命戰爭,決定設立軍事研究委員會,朱德為主任。在朱德的主持下,軍事研究委員會深入研究了抗戰、目前軍事教育、國內戰爭的經驗教訓等問題,為實現從國內戰爭到抗日戰爭的戰略轉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938年,朱德發表的《論抗日游擊戰爭》,集中反映了他在這段時間裡研究的成果,對全國抗戰初期像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的抗日游擊隊,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朱德既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更重視在實踐中向群眾學習。他強調:“我們一切力量都出於群眾身上,一切辦法也都由群眾創造出來。”“馬列主義最重要的一條精髓就是聯系群眾,向群眾學習。”“要虛心向群眾學習,傾聽群眾意見,才能進步。不要老想著‘文章自己的好’。”

學習是汲取知識、改造思想的基本途徑,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有效方法。作為總司令,朱德以身作則、以身為旗,立起了學習的典范,帶動了一大批人,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民軍隊的學風。

朱德一直注重指戰員的學習,並且一直強調“干部要和戰士一起學習,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擺架子”“學習中必須放下架子,抱虛心態度”。他說:“要使軍官們承認在他所指揮的幾百幾千人中,每人都有特長,行行都有狀元,軍官們應虛心去向他們學習。我們把軍官高於一切的妄自尊大的態度,改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態度。這個練兵的群眾路線一經提倡,就發現在幾十萬八路軍、新四軍中有不少被埋沒了的人才……總之,把士兵害怕的操場、課堂,變成軍隊鍛煉本領和智慧的場所,改變了空氣,提高了興趣,軍營變成學校。”

朱德治學,貫穿終身。他經常用“革命到老,學習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用中國的一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學不了”勉勵周圍的同志。他還強調“不學習就會落后,就不能跟社會一道前進”。

1939年冬天,朱德53歲生日,夫人康克清給他寫了一封賀信。在信中,康克清說,“你見書便讀,學而不厭,總是前進著”。50余年后,康克清回憶此事時還說,“這是我當時的認識,也是我現在的認識。幾十年過去了,后來的生活實踐更加深了我的這一認識”。女兒朱敏也說,“幾十年來,父親始終孜孜不倦地學習馬列著作和毛主席的著作,無論工作多麼繁重、緊張,學習從不間斷”。

朱德的學習精神不但給家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影響了許多黨內、軍內的同志。蕭華回憶說:“朱總司令歷來注重學習,這是我深知的。”“他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在革命最緊張、最艱苦的歲月裡,他從來也沒有放鬆過自己的學習。在太行山,他曾拿一隻小板凳,和大家一塊坐在梨園中,聽講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課程。”

新中國成立以后,朱德學習勁頭不減。每天除了工作之外,他始終堅持學習二至三小時。上世紀60年代中期,80歲的他還認真通讀了中央規定的高級干部必讀的32本馬列著作,並且寫了許多讀書筆記。在臨終前不到兩個月,他看到《共產黨宣言》新譯本后,不顧年高體弱,到中央黨校看望參與翻譯的同志,一起交流對這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心得。

朱德晚年曾以“革命到底”自勉,而背后正是他貫穿一生的學習熱情。從延安窯洞裡的“模范學生”,到八十高齡仍通讀馬列經典的耄耋老者,他始終將學習視為永不停息的事情,為我們樹立了認真學習的光輝榜樣。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朱德研究處)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