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2025年服貿會文旅服務專題展區——

科技帶來文旅新體驗(走進服貿會)

本報記者 潘俊強

2025年09月11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9月10日,走進2025年服貿會文旅服務專題展區,從AI數字人提供的“秒級應答”服務,到無須佩戴設備的裸眼3D體驗﹔從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生成的數字分身,到擴展現實構建的虛擬世界﹔從集中展售的博物館文創精品,到一站式解決的入境旅游服務……不少觀眾感受到新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文旅行業生態,創造著更具沉浸感、互動性和個性化的消費體驗。

  在“科技為文化賦能、文化為城市賦能”發展思路的引領下,北京文化新質生產力全面賦能產業革新,正加速形成集群生態。圍繞“科技賦能  創意引領”展覽主題,本屆服貿會文旅服務專題集中展示北京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一系列新場景、新產品、新服務首發首展,一系列新技術構建出“可感知、可參與”的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場景。

  硬核科技革新文旅體驗。展區現場,以AIGC、AR/VR等前沿技術為核心,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互動體驗場景出現在多個展台。

  在豐台展區的“多感官沉浸式可移動數字空間”,觀眾戴上混合現實(MR)眼鏡、套上柔性觸感手套,指尖輕觸虛擬的巨蟒皮膚,能感受到鱗片的紋路,雨林的風聲、鳥鳴仿佛從耳畔掠過。“這是MR+觸感全感官交互的作品。”該項目負責人徐明霽介紹,這讓“數字文旅”從“視覺觀看”升級為“體感參與”,通過“實景復原+科技賦能”的深度融合,讓千年文脈在數字時代“活”起來。豐台將推動該技術從文旅場景延伸至汽車博物館等跨領域落地。

  在東城展區,依托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數字中軸”項目對7.8公裡核心遺產區的精細建模,以“裸眼3D”效果將永定門、正陽門、鐘鼓樓的風貌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觀眾眼前,科技讓歷史文化遺產煥發新生。

  人工智能技術為文旅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深刻改變文旅服務模式,極大提升生產效率、服務精准度與用戶體驗。

  在頤和園展區,“智慧客服”頤和園AI數字人引來不少人圍觀。一位觀眾正在與其對話,該數字人不到一秒就能幫助游客生成一份詳細的游覽行程單。目前,“智慧客服”頤和園AI數字人已迭代至3.0階段,積累超10萬字內容及2000條問答,年咨詢量突破34萬次。在展區現場,“金牌店員”銀河通用人形機器人Galbot G1、中影年年能像真人一樣交流互動的3D AI交互數字人、堪稱“編劇加速器”的靈狐AI,將悉數亮相,與觀眾現場互動。

  文創產品的創新表達也讓傳統文化以更親切的方式融入現代生活。

  走進中國電影博物館展區,影博票根系列冰箱貼、剪紙膠片書簽等24款新文創產品講述中國電影的歷史和故事。“這些文創產品不僅展現了中國電影的百年歷程,更傳遞著獨特的精神內涵,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電影的魅力與力量。”中國電影博物館信息傳播部館員鄧明玉說。在朝陽展區,泡泡瑪特呈現旗下多款融合非遺技藝的IP產品,將瓷器、絨花等傳統文化元素融入視覺設計,以潮玩文化助力非遺創意表達。在石景山展區,以8K水墨動畫講述北京地名的《北京地名故事》正在播放,同名限定版的各類文創衍生品引來不少觀眾。“我們將動畫中的地名元素、歷史場景與實用物品巧妙結合,讓傳統文化以更貼近生活的方式觸達大眾。”北京盛世順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春景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1日 02 版)

(責編:彭曉玲、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