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6日13:5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團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委書記王鄭楊能從很多角度証明“工作越來越順了”。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個40萬人口小縣城的團委工作人員隻有一兩個人。2021年8月,鉛山啟動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4個月后,團縣委配齊了專職、兼職、挂職干部。
隨后,為破解鄉鎮共青團工作力量薄弱問題,團鉛山縣委想方設法從青年中找幫手,借著團江西省委選培“新時代贛鄱鄉村好青年”的契機,落實各鄉鎮至少選配一名贛鄱鄉村好青年兼任鄉鎮團委副書記的舉措,並給予激勵措施。
一年多來,王鄭楊見証了太多改變:畢業不久的年輕博士費講馳成了鉛山縣紫溪鄉兼職團干部,他聯合十余名高校經濟學、農學博士打造“青年博士團”,線上線下為當地紅芽芋產業“把脈問診”﹔河口鎮檀合村26歲的黨支部書記張敏被選任團鉛山縣委組宣部長(兼職),他將在基層兩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帶到團縣委,開展文明創建、環境整治志願服務,並結合身邊事例耐心向村民解釋政策,對群眾訴求及時反饋。
江西鉛山縣的改革案例並非孤本。
2019年,首輪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在18個縣級行政區試點啟動,聚焦強化團組織政治功能和社會功能,以干部來源多元化、組織方式多樣化、引領動員網絡化、工作內容項目化、生存資源社會化、運行機制扁平化為主攻方向,著力解決基層團組織一個時期以來普遍存在的“缺編制、缺經費、缺辦公場所、缺工作人員”的“四缺”問題。
保障更充分,破解缺編少人問題
“以前,光事務性工作就夠我們忙的。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有更多人員力量,可以為青少年開展更多有針對性的活動。”團十九大代表、團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委書記劉源在團十九大會議期間,和身邊的團干部交流起改革帶來的新變化。
這些年,團茌平區委專職團干部從4人增加到9人。在團茌平區委爭取下,茌平區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成立,含全額撥款事業編制6名,已通過調任、考錄配齊4名。“這非常不易,我們是聊城市共青團縣域基層組織改革以來第一個配備事業單位的縣(市)區。”劉源說。
劉源記得,建設“希望小屋”過程中,在走訪調研時發現,茌平區存在部分家庭貧困、內向的孩子。於是,團區委組織孩子所在學校與大學生志願者開展“陪我長大”活動,大學生與孩子們分享校園生活,小學則通過主題隊日活動號召孩子們給哥哥姐姐們寫信。大學生還給貧困家庭孩子寄來專屬回信,開展長期互動。
團茌平區委還聯合當地公安局團委、學校所在地派出所開展走訪活動,讓孩子近距離感受成為“小小警察”的生活。一些孩子在諸如此類的活動帶動下慢慢變得開朗。
“如果沒有足夠的人力,沒有精力策劃、開展類似特色活動,也不可能這麼深入了解困境孩子的需求。”劉源說。
王鄭楊也介紹,在黨政部門支持下,團鉛山縣委拿到近100萬元的改革工作經費,可以孵化更多社會組織和活動項目。團屬青年組織、高層次青年人才聯誼會、青年創業者協會、電商協會等組織也相繼成立。
團江西省委副書記李凍生分享了這樣一組數據:“目前,全省縣域團組織推動1800余名‘鄉村好青年’進入縣、鄉、村團組織任職,社會化籌集資源縣均增長25萬元。縣域團組織人員、經費、資源等保障更加充分,干事的勁頭更足了。”
力量沉下去,讓團的工作如“毛細血管”般遍布基層
今年2月,在一家央企共青團崗位工作的90后青年楊帆多了一個新身份——深圳市福田區蓮花一村小區兼職團支部書記。每逢周末和工作日晚上,她便將工作主戰場“搬到”社區和小區裡。
憑借著豐富的團青工作基礎,她很快梳理了小區團支部4個板塊的重點工作。她和志願者收集小區居民關於垃圾桶擺放位置、車輛停放等生活小意見,反饋給社區以便快速解決﹔組織青年開展公益宣傳、青少年科普、獨居老人關愛等活動﹔結合青年愛好和需求的心理健康、花藝、音樂、美食主題興趣小組也成立了。
她還注意到,附近樓宇商圈中青年聚集,她整合自己單位、超市、花店、美食店等資源,依托各類服務中心、青年之家等載體,發散思維策劃活動。幾個月來,外賣小哥、物業青年、個體創業者、企業青年等都成了小區團支部的服務對象。
今年以來,深圳通過組織化推動和社會化動員,健全“市、區、街道、社區、小區”五級志願者組織,試點公開選拔住宅小區團組織書記,重點向小區住戶中的“兩新”青年、大學生、志願者等群體傾斜,吸納有熱情的年輕人施展才華建設、管理小區。
“共青團的生命力在於服務和引領青年,團的絕大部分資源和力量應該下沉轉移到基層青年聚集的地方,關心、解決身邊青年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讓青年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團十九大代表、團深圳市委書記高大偉介紹。
長期以來,深圳共青團強力推動“正金字塔”式的工作格局,破解“越往基層資源越是稀缺”的困境。目前,深圳正形成黨委政府、市場、社會組織“新三駕馬車”共同驅動的基層治理新格局。“讓團的工作像‘毛細血管’一樣遍布到基層青年身邊,青年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共青團的服務引領,破解基層團組織資源不足、人手有限的局限性。”高大偉說。
團十九大代表、團貴州省銅仁市委書記張琴明顯感受到改革給銅仁市各級團組織工作力量帶來的優化與增強。
2021年6月,銅仁市被確定為全國三個之一、貴州省唯一一個全市推進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的國家試點,隨后又以市委名義出台“一攬子”實施方案文件。“我們堅持把壯大隊伍、確保有人干事作為加強基層的首要舉措。大力選拔事業心強、熱愛青年工作的優秀年輕干部進入市縣團委,明確要求‘市縣團委班子成員出現空缺的,原則上3個月以內配齊﹔對區縣團委班子6個月內未配齊的,由市委組織部統籌安排’。”張琴介紹。該市連續兩年採取公開遴選方式選配市級團委內設部室挂職干部,報名崗位競爭比最高達到7︰1。
改革的活力也向基層釋放。銅仁以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