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賀迎春
2017年10月20日13:21 來源:人民網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這些直擊人心的句子為建設美麗中國指明了方向、作出了部署。
十九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著墨很多,“生態文明”被提及多達12次,“美麗”8次,“綠色”15次,更首次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提出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理論部主任黃承梁表示,這是報告首次就現代化的“綠色屬性”所給予的更加符合生態文明核心要義的界定,是重大的理論創新和科學論斷。
為過去五年生態文明建設點贊
“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十九大報告充分肯定了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所取得的顯著成就。
“報告對成績的肯定為我們搞好生態文明建設增添了強烈的信心,報告提出的未來發展布局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十九大代表、張家界市環境保護局環境監測中心站分析室主任黃斌聽完習近平總書記作的十九大報告后興奮地告訴記者。
1987年4月出生的黃斌,是湖南選舉產生的十九大代表中最年輕的一位。作為一名一線的環境監測職工,他表示,將結合自身環境監測的工作,守住環境監測底線,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真、准、全”,為生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
十九大代表藍景芬來自浙江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大漈鄉,“到過我們這兒的游客,無不對這個山水相融、生態優越、遠離喧囂的‘雲中桃源’由衷贊嘆。”
但五年前的大漈鄉不是這樣。作為高山上的偏遠鄉鎮,傳統且粗放的種養方式利潤低,不少群眾選擇外出打工﹔生活垃圾、污水成為農村環境治理的“頑疾”……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漈鄉聚焦“生態美”,建立健全衛生保潔長效機制,讓環境美起來、生態好起來。“好生態,帶來好福氣。現在前來度假的游客絡繹不絕,農家樂及民宿經營紅紅火火,越來越多的外出農民返鄉吃上‘旅游飯’。”
過去五年,每個老百姓都能感受到環保的力度。印象最深的莫過中央環保督察的雷厲風行。從2015年底至今年9月,短短一年多時間裡,中央環保督察已覆蓋全國31個省份,超過1.5萬人被問責。全面督察、鐵腕問責使得以往“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環境保護工作上升到了其應有的位置。
十九大代表、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是一名“老環保”。他坦言,過去想過很多辦法,有的見了成效,有的沒見成效,近來覆蓋全國的“中央環保督察”,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